Site icon 菲聊不可

菲律賓鳳梨出口日本拼過台灣黑心鳳梨

菲律賓鳳梨出口日本拼過台灣黑心鳳梨

 

菲律賓遊學留學Line群 歡迎加入討論

在菲英文中文日文教學翻譯同步口譯服務 Line 紙飛機

台菲免稅品等代購 Line 日本代購 Line

菲演唱會門票周邊代購 紙飛機

10月18日週六 菲聊不可聚餐活動Vol.83 紙飛機

菲旅遊必備網路電話SIM卡 Line

寵物緊急接送就醫翻譯服務 Line 紙飛機

德州撲克教學交流 紙飛機群 FB社團

歡迎加入Line社團FB社團FB聊天室紙飛機群What’s App群IG

菲聊不可 Feitalks.com 新聞報導:5月24日,針對日本市場屢傳台灣鳳梨“黑心”(內部褐化)、質量低劣,且供過於求、價格崩跌等消息,台“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於一場農業推廣會上回應記者相關提問,陳稱: “供過於求的說法並不成立,因為日本一直都從菲律賓大量進口鳳梨,只要我們把冷鏈運輸做好,一定會有辦法確保質量,會持續朝今年3萬公噸(1公噸=1000公斤,下同)的目標邁進。”

至於“黑心”問題,陳辯駁曰:

“和去年相比,今年的黑心鳳梨已經少了許多,會有黑心的狀況是因為冷鏈時間過長,冷鏈溫度都已經要求在13度上下,會有少數黑心現象主要是因為疫情讓船運沒有在預定的7天內抵達,會要求出口業者和進口業者來溝通。”

這番表態引起在野黨“立委”不滿,於臉書抨擊“農委會一年還要丟臉幾次?”除了日本以外,外銷至新加坡的鳳梨也傳出“黑心”,明明日媒《日經新聞》再度於4月報導指出台灣鳳梨的“黑心”與“供過於求”問題,陳吉仲還粉飾太平。

關於此,先從銷量說起。

數據說話

由於大陸大量進口,台灣鳳梨外銷自2014年開始“一飛沖天”,銷陸逾8000公噸,年增率104.5%;2015年,銷陸逾2萬公噸,年增率207.5%;2016年,銷陸逾2.7萬公噸,年增率50.7%;2017年,銷陸業績大約於前一年持平;2018年,銷陸逾3万頓,年增率15.6%;2019年,銷陸逾5萬公噸,年增率51.8%;2020年下滑,銷陸4.1萬公噸,年增率-21.5%。

2021年3月,大陸當局因台灣鳳梨的介殼蟲問題限制進口,這個時候,台灣鳳梨外銷有9成以上是銷往大陸,因此引起產業震動。民進黨當局除了立即展開一波“反中”政治操作以“維穩民情”外,宣稱將給予鳳梨農大量補貼,並積極與日本溝通外銷事宜。

當時的政治操作是,日本“感念”311大地震台灣的捐輸之情,此次便以大量採購鳳梨作為回報。該年,銷陸量驟減,剩下3682公噸,年增率-90.7%;相對地,銷日數量驟增至1.78萬公噸,年增率657.7%。

值得一提的是,該年銷往香港的數量也驟增,達6494公噸,年增率526.6%,但民進黨沒有聲張,只是集中吹捧“日本挺台”。此外,韓國也被“塞貨”187公噸,年增率8745.8%。

雖如此,2021年台灣鳳梨外銷總量也只有前一年銷往大陸數量的68.8%,以及總外銷量的62.8%,更別說與2019年最高峰相比了。

質量與價格

關於“黑心”的問題,由於台灣銷往日本的主力是“金鑽鳳梨”,甜度高,保鮮期短(僅7日),因此需要精密計算出口時程,但因碰上疫情,港口卡關,有時船班會延遲十幾日之久,然後再輾轉經過日本內部運輸系統鋪貨,消費者拿到手上的時候可能已超過20日,所以產生了“鳳梨心褐化”的問題。

此外,佔日本市場九成的是菲律賓鳳梨,酸度較高,且耐低溫(7-8度),在儲運上比台灣鳳梨有優勢,因此簡單說,就是台灣鳳梨“不耐操”也“不耐久”,環境制約了外銷量。

這就是為何,陳吉仲說要加強冷鏈技術與強化出口流程管理的主因。

問題是,日本在農產品上把關嚴格,信任需要時間累積,台灣農民都非常清楚,會產生“黑心”問題,早該心裡有數。台“農委會”為業績搶快,猛往日本塞貨,農民組織也為求近利,而忽視客戶要求,加上日本政府政治性騰出市場給台灣,把關放水,自然就衍生了現在的問題。

而冷鏈技術,菲律賓做得遠比台灣好,早早設立了最先進的自動化冷鏈倉庫,以延長他們的生鮮農產新鮮度,這個台“農委會”也不是不知道,但就是沒遠見,也沒執行力,所以“進步總是掛在嘴上”,眼高手低,直到出大問題。

準備不足卻倉促塞貨,這叫作拔苗助長,市場會迅速反應弊端,尤其在日本市場,信任度打折,想恢復就得花更多時間。而上述的新加坡、韓國與香港,同期進口量全數萎縮。

關於“供過於求”的問題,今年前4個月,日本進口台灣鳳梨產量已達1.2694萬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73.6%,已達去年整年逾7成;陳吉仲的目標是全年3萬公噸,但日本消費者支出正在縮減,因為日元嚴重貶值,進口品變得非常貴。

4月中旬台灣鳳梨在日本當地的批發行情為1公斤23日元,較去年同期下滑1成,預估4月下旬邁入進貨高峰之後,供應過剩的情形可能更加嚴重。有日本業者擔心今年台灣產的鳳梨行情可能崩盤,有可能跌到去年的1/3水平。

在終端消費市場,4月上旬在東京市區的超市,台灣產鳳梨售價大約每顆540日元,是2021年的一半。日本業者解釋,台灣鳳梨糖分高,要儘早賣完以免過熟。也就是上述所言,台灣鳳梨不耐久。

換言之,終端業者原來賣菲律賓鳳梨可以慢慢賣,一下大量湧進不耐久放的台灣鳳梨,就被迫降價促銷,以致守不住價格。相信大陸早先也遇到這種情況,因應之道就是補貼銷毀,但日本人是無法這麼做的。

台灣有業者直言,“過去可以一顆賣到700多日幣,結果後來掉到2顆298日幣左右,甚至1顆僅100多日幣,這樣的狀況今年屢屢發生,無疑重創台灣鳳梨的形象。”

這恐怕就是日媒說台灣鳳梨“供過於求”的主因,加上“黑心鳳梨”質量低劣的印象,便進入惡性循環。

“銷陸夢碎”,恐怕也得面臨“日本夢碎”

執政黨、在野黨,包含台媒在內,多將焦點集中在農產專業問題上,而沒有關注到地緣政治的變動,也會影響到台灣農產外銷。

日本市場上的鳳梨,九成以上來自菲律賓,事實上,菲國是香蕉與鳳梨在本區域最大出口國。

檢視菲律賓在自貿協議上的優勢,它是RCEP成員,也申請加入日本主導的CPTPP;自貿協議之外,現在還是美國IPEF的創始成員。

此前提過,日本非常憂慮IPEF會削弱CPTPP,這意味著日本必須對申請加入CPTPP的IPEF成員,採取更低的姿態拉攏,也就是更寬鬆的入局條件,以及更多的市場誘因。故而,在IPEF具體細節出籠以前,日本的政治性考量更傾向於“討好菲律賓”。

誠然,台灣也申請加入CPTPP,但其故事情節與IPEF差不了多少,CPTPP成員亦會顧忌台灣加入後的政治風險,尤其大陸也申請加入CPTPP,形勢就更為複雜了。而菲律賓沒有這個問題。

目前菲律賓鳳梨在日本市場佔比高達九成,每年約18萬公噸,在價格上台灣鳳梨本來就比較貴(2倍),更別提RCEP成員在日本享有零關稅優惠,價差更大。而台灣外銷大宗的鳳梨、香蕉、釋迦、芭樂等水果,東南亞都有充足的供應,因此形勢對台灣農業是很嚴峻的。

這麼看,就能理解日媒口中的“供過於求”,其背後的另一層意思:一個非自貿協定成員的農產,除非質量與品項與眾不同,否則基本無法與協定成員競爭,日本市場無法容納非成員太多的產品。

換言之,陳吉仲設定今年3萬公噸的鳳梨銷日,日本政府恐怕不願明說,這數量過多了,且質量又出了問題,對菲律賓可能交代不過去。而台灣在前4個月就猛塞去年一整年7成的量,恐怕也是怕夜長夢多,日本隨時可能緊縮進口量。

在農產品方面,無論是產量、技術、質量,相較於東南亞經濟體,並無明顯優勢,尤其在至關重要的冷鏈技術上,菲律賓已佔據優勢,不只鳳梨,需要冷鏈的其他農產品如台灣毛豆,在日本都將面對菲國的強力競爭。

延伸閱讀:菲移民局BI期望將迅速恢復新冠大流行前的遊客人數

新聞來源:台灣鳳梨“日本夢碎”?

Exit mobile version